文祠、文開書院
位在鹿港的文祠與文開書院雖為不同建築主體,但因相鄰宛如一體。文祠建於清嘉慶十一年(西元1806年),祠中供奉文昌帝君供民眾祭祀,每到考季就有絡繹不絕前來祈願的家長與考生。而文祠也是鹿港詩文學的發展重地,鹿港首個詩社「拔社」就是設立於文祠之中。文開書院則是建於道光四年(西元1824年),是由鹿港海防同知倡議地方八郊富豪所興建,讓鹿港的學子有可學習漢文學的場所。文開書院不幸於民國六十四年遭逢祝融之災,建築主體與許多文物皆燒毀,不過也令政府重新重視富含文化歷史的文開書院,撥款重建書院風采。
天后宮
早期的鹿港與大陸商貿頻繁;先民為祈求航海平安,因此居民大都是媽祖的虔誠信徒,明萬曆元年(民國前265年),由當地信眾共同建立的鹿港天后宮主祀天上聖母,至今已將近四百年,目前由內政部評定為國家三級古蹟。
鹿港天后宮為當地的信仰中心,也是台灣地區唯一奉祀湄洲祖廟開基聖母神像的廟宇,湄洲媽祖香火鼎盛,神靈顯赫,古色古香的建築富麗堂皇,雕工細緻獨具匠心,各式各樣的石雕與木雕皆是巧奪天工,天后宮由於廟宇年代久遠,因而名聞遐邇,信徒眾多,前往朝拜的香客絡繹不絕,而每年的媽祖誕辰更是進香的旺季,一波波的進香人潮總是將鹿港擠得水洩不通、熱鬧非凡。
半邊井
鹿港的半邊井位在瑤林街十二號,於一家題有「三槐挺秀」的宅院外。其實半邊井並不是只有半邊,而是以一道牆將水井隔成兩邊,一邊於門外,另一邊則是在自家內,這是基於早期民眾擁有濃厚的人情味,將半邊的水井口建於外面,供無足夠能力鑿井的民眾也可以到此取水使用,十足體現敦親睦鄰的精神。現今半邊井已經以土填起,無法取水,但依舊是鹿港著名的景點之一。
龍山寺
台灣命名為龍山寺的寺廟共有五座,皆是由福建泉州府晉江縣龍山寺所分香來台供奉。鹿港龍山寺創立年代已不可考,傳說約為明永曆年間(西元1646-1661年),始有文獻紀錄是清乾隆五十一年(西元1786年)遷於現止。鹿港龍山寺的主祀神祇為觀世音菩薩,每年農曆的二月十九日為觀世音菩薩誕辰,寺內皆會舉行隆重且盛大的慶典。龍山寺歷史悠久,經過多次的局部與整體的修建,公認為台灣保存最為完整的清代建築,有許多工藝精湛的雕刻與繪畫以及精細結構的藻井等,並且擁有許多古匾與修築石碑記,為國家一級古蹟。
摸乳巷
摸乳巷是鹿港著名的景點之一,位在菜園路38號旁的巷弄內,因為此巷弄相當狹窄,最窄的部份甚至不到七十公分,若有兩人欲同時通過必會有肢體上的碰觸,因此有了許多逗趣的名稱,像是「君子巷」、「護胸巷」以及最出名的「摸乳巷」。而「摸乳巷」還有另一個由來,因古時人們有重男輕女的觀念,大多希望能夠生子,日有所思、夜有所夢,摸乳巷道狹長,有如夜夢般冗長,於是稱為「夢麟巷」,又因「夢麟巷」與「摸乳巷」台語諧音聽起來相像,時間一久便稱為「摸乳巷」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